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新闻中心- 网上团校

百岁军医牟善初:不要做殿堂里的医生,要做人民的医生

谈起牟老,大家说他一点没有架子,就像一位可爱的“邻家爷爷”。

在解放军总医院,有一位老军医牟善初,退休多年依然躬身治病救人一线,堪称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的“活教材”。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,他经历过很多惊心动魄的抢救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这位老人正躺在病床上安然入睡,不忍打扰老人家,就让我们走近他的战友同事,聆听大家讲述这位百岁军医的故事。

牟善初:善怀如初

——解放军总医院四位百岁军医矢志不渝爱党报国事迹之一

        12月上旬,解放军总医院的一张病床上,一位老人正安然入睡:花白的头发,长长的寿眉,亲和的面容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床头的住院卡上写着姓名:牟善初;病床:16床;职务: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教授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多月前,他刚刚度过了百岁华诞。病房墙上,军委领导赠送的“寿”字苍劲有力,表达了对这位从医70多年的老专家的祝福和敬意。

牟善初,我国老年医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,学贯中西的大内科专家、药理学家,我国超声波早期应用的倡导者,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拓者之一……

此刻,他从医者变成了患者,就像一个在医疗战场冲锋了一辈子的老战士,解甲卸鞍歇歇脚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忍打扰老人的梦,记者悄然离开病房,走近他的战友同事,聆听大家讲述这位百岁军医的故事。

定海神针,大将风范——可信的“牟组长”

年轻时的牟善初

        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位87岁的患者因肺炎入院,病情危重。当时,会诊专家组集中了全国几十位专家,由牟善初主持救治。

        按常规,专家组给患者使用了抗生素,炎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,却出现了严重的腹泻,持续腹泻对高龄患者是致命的威胁。如果停用抗生素,一旦肺炎加重同样会危及生命。

        专家们各抒己见,见解各有道理,意见却大相径庭。病情不等人,该怎样决断?

        牟善初反复分析了两种不同意见,认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矛盾是严重腹泻,至于肺炎,可采用非抗生素疗法进行控制,建议停用抗生素。

        此言一出,立即遭到了不少专家反对。停用抗生素导致肺炎恶化,风险谁敢承担?平时性格温和的牟善初在至关重要的时刻表现出特有的果断和冷静:他坚持停掉抗生素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一刻,专家们的目光一齐投向牟善初,没有人再说话,这也意味着他承担起一切责任。史无前例的方法实施后,牟善初住进了病房,经过几天几夜的临床观察并查阅大量资料后,认为可能是抗生素造成一种新的细菌感染引起腹泻。为了找到这种细菌,他和医护人员一连几天收集患者大便送检。

        牟善初(中)与科室人员研究患者病情(资料照片)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细菌培养,最终发现罪魁祸首是一种新的罕见的难辨梭状杆菌,抗生素的使用造成了菌群失调,这种细菌繁殖引起持续腹泻。他们根据试验结果果断停掉了抗生素,患者的病情果然开始好转,牟善初却由于连续工作体力消耗极大,加上精神极度紧张,倒在病床旁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接下来的救治中,专家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国内史无前例的难题,经历了种种突如其来的险情,每一次救治都是牟善初做出最后的决策。40天后,患者奇迹般地可以下床活动了。此时此刻,所有在场的人对牟善初的佩服和敬重油然而生。

专家们称赞他“定海神针,有大将风度”。

这样惊心动魄的救治,在牟善初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还有很多。无论是从死亡线上抢救生命的攻坚战,还是在病榻旁驱赶病魔的持久战,在医疗抢救需要作出重大抉择时,多次担任专家组组长的牟善初临危不乱、施救有方,让不少参与救治的医学精英们心悦诚服。

躬身临床,视患如亲——可亲的“牟大夫”

牟善初阅读笔记(资料照片)

        2016年11月的一天,牟善初的病房里来了一对探望的夫妻。

        女的叫程惠,是北京一家工厂的退休职工。听到牟老生病住院的消息后,她和丈夫不顾自己体弱多病,坚持要到病房看望牟大夫——她当年的救命恩人。

        40多年前,牟善初下放到某军马场劳动。有一天,军马场职工程惠骑马时不慎从马上摔下来,当场昏迷,造成严重的脑震荡。牟善初紧急施救,在她的床前整整守护了3天3夜,直到程惠转危为安。

        程惠一家一直记着牟大夫的救命之恩。调到北京后,程惠还经常和牟善初一家联系。尽管从牟大夫变成了名专家,但牟善初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一家的健康,像当年的牟大夫一样亲。

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职工,只要有需要找到他,他都会耐心诊疗、热情服务。

这段绵延了40多年的医患情,见证了牟善初对患者的大爱。调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后,牟善初虽然不出门诊,但不少医护人员都知道,疑难病例的会诊他随叫随到,

        那一年,牟善初接到新疆一家医院紧急会诊的邀请:一名病情复杂的少数民族患者危在旦夕,急需指导抢救。

        经院里批准后,83岁的牟善初和呼吸科医生刘长庭乘坐当天的航班直飞新疆。经过4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当地后,牟善初立即驱车赶到病房。

        仔细问诊查体,认真听取病情介绍,现场研究病历资料,患者被诊断为哮喘、呼吸衰竭、肺部感染、心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衡等多种疾病并发,病情危重。牟善初和大家认真研究后,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。第二天,患者的部分急性症状就有所缓解。他在详细交代了后续治疗事项后,才飞回北京。

        回京后,他一直牵挂着边疆这名患者的病情,不时通过电话指导治疗。过了半年,患者的病情又出现反复,牟善初放心不下,再次飞赴边疆调整治疗方案,直至患者最终康复。

“就像自己的老父亲一样亲!”

退休返聘的解放军总医院原护士长邢云琴,说起牟老来心里依然涌动着暖流。

        牟善初(前右)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科研(资料照片)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年,刚刚毕业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的邢云琴得了大叶性肺炎,住院治疗20多天仍没痊愈。牟善初知道科里这个年轻护士患病的消息后,专门到病房认真地为邢云琴听诊查体,亲自带着她到放射科找科主任会诊并制订治疗方案,直至她最后康复。

        患者们说,让牟老看病是一种幸福:脚穿布鞋,巡诊查房悄然无声;听诊器在手里焐热,再轻轻放到患者胸前;碰到身体虚弱说话无力的患者,他躬下身子,把耳朵贴近患者细心倾听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经过牟老诊治康复的患者,纷纷对老专家的高尚医德、高超医术表示敬意。每当这时,牟善初总是由衷地说:“医生离不开病人,就像大树离不开泥土,减轻病人痛苦,就是最高兴的一件事儿。”

大爱无疆,公私分明——可爱的“牟爷爷”

        谈起牟善初,大家说他一点没有架子,就像一位可爱的“邻家爷爷”。

牟老还有一个绝活:背字典。

牟老是“学霸”。当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医学院,并成为8名最终完成学业毕业的学生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年,青年医生曾强看到牟老整天随身带着本外文词典,有空就拿出来背,感到很新鲜。牟善初说,科里新引进不少先进医疗设备,上面的说明全是外文,求人不如求自己,自己背词典掌握新名词,救治的时候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,工作起来更方便。那年,他已年近古稀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说,牟老就是本“活字典”。一次,她遇到一个疑难病例拿不准怎么处置,只好夜里打电话请教牟老。牟老说,到他办公室找《呼吸疾病进展》一书,在书中多少页找图表和夹着的两篇复印文献,先参考制订方案,他马上过来。李小鹰按图索骥,很快找到施治指导意见。

“超级学霸”非牟老莫属!

牟善初爱学习,而且是活到老、学到老。90多岁高龄,他依然喜欢到图书馆看书,经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。医院的讲座,他经常参加并认真记笔记。每次看到他坐在那里,年轻的医护人员都赞叹不已:

        上世纪60年代,牟善初(前左)在阿尔巴尼亚做学术访问时与翻译合影(资料照片)。

牟老是“潮人”。

上世纪50年代,医学超声波技术问世不久,应用领域还很有限。牟善初最早受造船厂一个检测钢板质量的探测超声仪器启发,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新技术在医学检查诊断中应用前景广阔。他从厂家借来仪器率先用于检测患者肝脏的质地波形,检测肝炎病人有无异常图形出现。1958年,他又开研究应用先河,在四医大率先创建超声波室。此后,他还利用超声心动图开展老年心血管病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应用于临床救治。

创新我国血吸虫病治疗方法,最早发现庆大霉素肾毒性,组建全军首个老年医学研究室,较早倡导对人体进行骨密度检测……

这一个个“最早”“首个”“倡导”,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在医学前沿追踪弄潮的医学大家的探索脚步。

牟老还是“暖男”。

老伴焦淑君听力不好,家里的事他就全交给她做主,一切听老伴“发号施令”;老伴经常背痛,他晚上回到家就给她轻轻搓背按摩;即便90多岁后,他依然有空就帮着老伴干家务……

在女儿的眼中,他是个好父亲。

大女儿手术住院,90多岁的牟善初买了一兜子她喜欢吃的水果食品来病房看望;二女儿回家看老人,他握着女儿的手直心疼:怎么这么凉,也不戴副手套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可这么慈爱的父亲,也有“绝情”的一面。唯一的儿子在安徽工作直至退休,至今和父亲仍相隔两地。牟老救治过的一个患者,曾主动提出帮他从外地调回北京,可是牟老坚决不同意,说决不能借工作之便为自己谋私利。

善怀如初,身正为范。

从医70多年来,牟善初诊治过的患者无数,但他从来没有一次借此为自己办过私事。他用模范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从医信条: